国考申论,这个让无数考生又爱又恨的战场。而在申论题目中,“贯彻执行”题型可谓是“出镜率”极高,堪称申论答题的“万能钥匙”。它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给定材料,围绕某个主题,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执行方案。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有点头大?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贯彻执行”题型的神秘面纱,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格式,让你在考场上游刃有余,轻松拿捏!
“贯彻执行”题型,说白了就是要写一份“怎么做”的行动指南。这份指南,必须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的思路。而“七步法”,就是我们为你精心打磨的“万能格式”,它能帮助你将杂乱的材料信息,梳理成一份逻辑严谨、重点突出的执行方案。
标题是文章的“门面”,一个好的标题能够瞬间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他们对你的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贯彻执行”题型,标题的要求是:概括性强、主题鲜明、指导性强。
“关于XX的贯彻执行意见”“XX工作方案”“XX措施(或办法)”“XX的实施意见”
举个栗子:如果材料围绕“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展开,你的标题可以是“关于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贯彻执行意见”,或者更简洁的“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方案”。
在正式公文中,发文机关是必不可少的。它表明了这份文件的发布主体,增强了文件的权威性。
格式建议:在标题下方,居中或靠右对齐,写上你的发文机关名称。通常是“XX办公室”或“XX局”。
文件编号是公文管理的“身份证”,对于“贯彻执行”题型,虽然不一定强制要求,但加上编号会显得更加规范。
格式建议:通常在发文机关下方,靠右对齐。格式一般为:XX(年份)字第XXXX号。
正文是“贯彻执行”题型的重中之重,也是最考验考生能力的部分。它需要你将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提炼、整合,并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执行措施。我们将正文部分细化为以下几个层次,让你下笔如有神:
总目标/指导思想:你需要提炼出本次“贯彻执行”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这部分是对整个执行方案的“总纲”,要高屋建瓴,体现出方向性。
主要任务/具体措施(核心):这是执行方案的“骨架”,需要你从材料中挖掘出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执行的任务或措施。这部分是得分的重点,务必详细、清晰。
举个栗子:如果材料提到“社区养老服务不足”,你的措施可以是“一、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1.增加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数量,配备专业服务人员;2.推广‘日间照料+助餐+助医’一体化服务模式;3.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提供多样化服务。
保障措施: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有力的保障。这部分需要你思考如何为执行方案提供支持,包括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宣传保障等。
句式参考:“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需建立健全以下保障机制:”内容要点: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调。资金支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人才队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支撑:引入先进技术,提升服务效率。
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机制。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格式建议:在正文下方,靠右对齐,写上发文机关的全称。
成文日期是文件的“出生证明”,它表明了该文件的生效时间。
格式建议:在落款的下方,靠右对齐,写上成文日期,使用XXXX年XX月XX日格式。
在一些正式公文中,会注明文件的密级(如“秘密”、“机密”等)和附件。在国考申论中,如果材料中有提及,可以酌情添加,以示严谨。
总结:“七步法”并非死板的教条,而是帮助你构建逻辑框架的有力工具。通过熟练掌握这套格式,你就能在申论考场上,快速、准确地把握“贯彻执行”题型的核心要求,写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重点突出的执行方案,为你的高分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操技巧与注意事项——让你的“贯彻执行”更上一层楼
掌握了“七步法”的格式框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让你的“贯彻执行”答案脱颖而出,还需要在实操技巧上下功夫,并时刻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很多考生在写“贯彻执行”时,容易陷入“搬运材料”的误区,将材料中的语句原封不动地复制粘贴。殊不知,阅卷老师更希望看到的是你的理解、提炼和升华。
理解“为何”要执行:梳理材料,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和目的,这有助于你写出更具说服力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找点”:仔细阅读材料,逐条找出与“贯彻执行”主题相关的政策、措施、经验、教训等关键信息点。“分点”:将找出的信息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什么保障”等维度进行划分。“归类”:将相似的信息点归集到一起,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个大类。
“概括”: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每个信息点,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零散的表达。
用词专业:避免使用网络流行语、口语化词汇,多使用政府公文中的常用词语,如“健全”、“完善”、“加强”、“优化”、“提升”、“推进”、“落实”等。句式规范:多使用陈述句、祈使句,避免使用疑问句、感叹句。句子力求简练、准确,一句话表达一个意思。
结构清晰:运用恰当的连接词(如“一是”、“二是”、“此外”、“同时”、“最后”)和标点符号,使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
高度:体现在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上,要站位高,体现出战略眼光。深度:体现在具体措施上,要深入细致,考虑周全,具备可操作性。广度:体现在保障措施上,要考虑全面,涉及方方面面,形成合力。
字数限制:“贯彻执行”题型通常有字数要求,务必控制好字数。宁可少写一些,也要保证写出的内容精炼、准确。不要为了凑字数而写一些空洞无物的内容。卷面整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是基本要求。杂乱无章的卷面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紧扣材料,避免“跑题”: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基于给定材料,脱离材料的“发挥”是不可取的。
要时刻提醒自己,你是在“贯彻执行”材料中的精神和要求,而不是在“自由创作”。逻辑一致,避免矛盾:确保你的执行方案内部逻辑一致,各项措施之间不出现矛盾。“一二三”结构:在列举具体措施时,使用“一、二、三……”的序号,或者“(一)、(二)、(三)……”的嵌套结构,能够使内容更加清晰。
避免“空头支票”:提出的措施要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避免提出一些不切实际、无法实现的“空头支票”。
“贯彻执行”题型,不仅仅是对你公文写作能力的考察,更是对你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考察。通过熟练掌握“七步法”格式,并结合上述实操技巧和注意事项,你就能在申论考场上,将一份份抽象的要求,转化为一项项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记住,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思维的梳理和能力的提升。多看范文,多动笔练习,相信你一定能够掌握“贯彻执行”的精髓,在国考的战场上,书写属于你的辉煌篇章!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