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冷”?别担心,每一个申论大神都是从“小白”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今天,我就来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国考申论学习顺序”,让你告别盲目刷题,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步步为营。
了解申论的“前世今生”:申论是什么?它考察什么能力?别急着做题,先去官方渠道(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公务员局网站)了解考试大纲,看看官方是怎么说的。然后,可以查阅一些权威的申论指导书籍或文章,对申论的题型(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文字表达等)、评分标准、考察重点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这时候,你可以把申论想象成一个“侦探游戏”,需要你通过阅读材料,找出关键线索,然后进行逻辑推理,给出解决方案。
“材料为王”,精读细品:申论的灵魂在于材料。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埋头苦练,而是要学会“读懂材料”。找几套近几年的国考真题,把材料仔细读一遍,标注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点,比如:出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些领导的讲话?有哪些政策?尝试去理解材料背后的逻辑关系和中心思想。
这个过程可能有点枯燥,但这是建立语感和理解能力的基石。你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看看自己是否抓住了核心要义。
“题型初探”,知己知彼:在对材料有了初步认识后,可以开始接触申论的各种题型。先不要追求做对,而是要了解每种题型的“长相”和“玩法”。比如,归纳概括题要求你提炼要点;提出对策题需要你分析原因并给出建议;综合分析题则要你评价事物、阐述观点。可以找一些经典的申论题目,分析一下它的设问方式,看看它到底要求你做什么。
这时候,可以重点关注“采分点”在哪里,以及官方的参考答案是如何组织语言的。
“素材积累”,未雨绸缪:申论写作离不开素材。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关于民生、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热点话题和政策信息。把这些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按照主题分类记录下来。可以准备一个素材本,或者使用电子笔记。这些素材就像你的“弹药库”,未来写作文时,可以信手拈来,让你的文章内容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题型突破”,逐个击攻:我们要开始针对性地训练各种题型了。建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例如,可以先从归纳概括题入手,这是最基础的题型,考察信息提取能力。然后是提出对策,再是综合分析。每种题型,都要去了解它的答题思路、答题规范和常见陷阱。
归纳概括:核心在于“找准点”,学会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注意“三看”原则:一看设问要求,二看材料内容,三看答题格式。提出对策:强调“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链条。需要深入分析材料,找出问题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对策的提出要注意“四性”:针对性、可行性、具体性、创新性。综合分析:这是对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要求较高的一类题型。要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进行评价、辨析,并能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论证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包括应用文写作(如通知、倡议书、讲话稿等)和议论文写作。
应用文要注意格式规范、语言得体;议论文则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充分的论证。
“结构优化”,框架先行:无论哪种题型,清晰的结构都是得分的关键。学习如何搭建“总—分—总”的结构,如何设置小标题,如何使用连接词语,让你的答案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可以多参考优秀范文,学习它们是如何组织语言和结构的。
“语言提炼”,精准高效:申论写作,语言的精准性和时效性非常重要。学习使用一些公考申论常用的“金句”和“术语”,但切忌生搬硬套。重点在于理解这些语言的内涵,并在恰当的语境下使用。要学会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口语化和流水账。
“真题实战”,检验成果:在掌握了基本题型和技巧后,就要开始用真题来检验学习成果了。建议按照考试要求的时间限制,进行限时练习。做完后,仔细对照参考答案,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要怕错,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
当你已经对申论的题型和基本技巧有了扎实的掌握,恭喜你,已经成功迈出了申论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路,就是要将这些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精细的打磨,让你的申论水平更上一层楼,朝着高分目标稳步前进。
“深度阅读”,吃透材料:到了这个阶段,对材料的阅读不能再停留在表面。你需要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即在阅读材料之前,先熟悉题目的要求,然后带着题目去材料中“寻宝”。例如,如果题目要求归纳某方面的问题,你就要在阅读时重点关注材料中涉及该方面的内容,并圈划出相关的表述。
挖掘“言外之意”:材料中的表述并非总是直白,有时需要你通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例如,对某个现象的描述,表面上看是在陈述事实,实则可能是在暗示该现象的利弊。梳理“多维联系”:材料中的信息往往是分散的,需要你将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横向联系是指同一材料内不同段落、不同信息点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是指不同材料之间,或者材料与你所掌握的知识、政策之间的联系。聚焦“核心要义”:每一篇材料都有其主旨,你需要从中提炼出最核心的思想。可以尝试用一句话来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这对于理解材料的整体脉络至关重要。
“题型精炼”,举一反三:针对之前练习过的题型,开始进行更深入的训练。
归纳概括:训练点多的材料,学会如何快速、准确地锁定所有要点,避免遗漏;训练观点类材料,学会如何提炼抽象的观点。提出对策:训练需要提出创新性对策的题目,思考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训练需要从不同角度提出对策的题目,学会从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主体出发思考问题。
综合分析:重点训练对策分析、现象分析、观点辨析等。学习如何进行更深入的因果分析、辩证分析、比较分析,并能给出有高度、有深度的论述。文字表达: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学习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语气的语言。议论文写作则要加强论据的选取和论证的逻辑性,学习如何写出更有说服力的“金句”。
“素材升级”,量身定制: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精加工”。将零散的素材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归类整理,并思考这些素材可以应用在哪些类型的题目中。例如,关于“科技创新”,你可以整理出“国家政策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人才引进”等几个方面,并思考这些可以如何用于分析某个科技发展的问题,或者提出相关的对策。
时政热点深度挖掘:关注国家大事,阅读权威媒体的评论文章,了解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深远影响。经典理论与案例学习:学习一些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的经典理论,以及国内外的一些典型案例,为你的申论写作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量体裁衣”式素材应用:训练自己根据题目要求,从素材库中快速检索并匹配最合适的素材,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中。
“全真模拟”,接近实战:这个阶段,你要做的就是大量地进行全真模拟考试。严格按照国考申论考试的时间和流程进行。每一次模拟,都要当作真正的考试来对待,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错题分析”,查漏补缺:模拟考试后,最重要的一步是进行深刻的错题分析。找出自己失分最多的题型、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最常犯的语言表达错误。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专项的巩固和练习。
“审题训练”,精准无误:很多时候,申论失分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审题不清。反复训练自己审题的能力,明确题目的要求,圈划出关键词,理解题目的题眼。特别是对于一些“陷阱题”,要做到“一眼看穿”。
“时间管理”,效率至上:申论考试时间非常紧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至关重要。在模拟考试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策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例如,有的考生喜欢先写作文,有的则先做小题目。
“心态调整”,自信应考:考前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的准备。适当地放松,保持充足的睡眠,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国考申论的学习是一个系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依。请记住,每一次的认真学习,每一次的反复练习,都是在为你的“公考”梦想添砖加瓦。祝愿你在国考的战场上,旗开得胜,蟾宫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