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申论到底是个啥?——揭开神秘面纱,构建稳固地基
朋友们,是不是一提到“申论”,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堆政策文件、枯燥术语,感觉像在与空气对话,无从下口?别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剖麻雀”,把申论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考试,拆解成你我都能理解的模样,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我们得明白,申论考试的本质是什么?它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更不是让你当个“段子手”。它的核心是考察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换句话说,你得像个小小侦探,从材料中抽丝剥茧,找出问题;像个战略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还得像个演说家,把这些思考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申论的“命根子”就在那几页洋洋洒洒的材料里。有人说,材料太长,看得头晕;有人说,材料太杂,抓不住重点。这正是我们需要攻克的第一个难题:精读材料。
第一遍:整体感知。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材料大概讲了什么主题,涉及哪些方面。不用纠结细节,主要是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遍:精细研读,划出“金句”与“要点”。这一遍要慢下来,逐字逐句地看。划出那些概括性的、核心的句子,也就是所谓的“金句”。
找出材料中直接点明问题、原因、对策、影响等信息的核心语句。别忘了,题目要求是“根据材料回答”,所以直接的表述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第三遍:关联分析,梳理逻辑。这一遍,我们要跳出单一材料,开始思考不同材料之间的联系,不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材料A提出的问题,材料B是否给出了原因?材料C提出的对策,又会带来什么影响?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你会发现材料的内在逻辑,这对于后面的分析和作答至关重要。
“三色笔”法宝:准备几支不同颜色的笔。比如,红色划“问题”,蓝色划“原因”,绿色划“对策”,黄色划“影响”或“意义”。这样,当你回顾材料时,就能一目了然,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这绝对是提升效率的“神器”!
申论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常见的题型,你就相当于掌握了“解题密码”。
归纳概括题:这是申论的“入门级”,但也是最考验你提炼信息能力的一类题。它要求你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核心在于“找全、找准、概括”。你可以遵循“总分总”或者“总分”的结构来组织答案。综合分析题:这类题就有点“烧脑”了,它要求你不仅仅是简单概括,还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比如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关系分析等。
这时候,就需要你调动第二遍、第三遍精读材料时梳理出的信息和逻辑了。提出对策题:申论的“实战派”,直接考察你的解决问题能力。对策的提出,不能空穴来风,必须紧密结合材料,做到“有理有据”、“切实可行”。你可以考虑从“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效果”这几个维度来构思。
应用文写作题:比如讲话稿、通知、倡议书、宣传稿等。这类题考察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格式规范性。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和常用句式,是关键。别忘了,材料中往往有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议论文写作题:这是申论的“压轴戏”,也是最能体现你思想深度和逻辑思维的题型。
一篇文章,好不好,关键看“立意”、“结构”和“论证”。
很多同学写申论,写着写着就“跑偏”了,或者写得松散无力。这时候,一个清晰的“文章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
开篇:引人入胜,点明主旨。开头就像“敲门砖”,要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快速点出你的观点或文章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主体:层层递进,论证有力。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需要围绕中心论点,分层次、分角度展开论述。可以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也可以采用“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
别忘了,每个论点都要有材料作为支撑,避免“空谈”。结尾:总结升华,画龙点睛。结尾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升华主题,留下深刻印象。
想要写出“高大上”的申论文章,光有思想还不够,还得有“料”。平时的词汇积累,就是你的“弹药库”。
时政热词:关注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党的最新理论,积累官方常用词汇,如“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双循环”等。理论术语:学习一些基本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能让你的文章更具深度。优美表达: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名人名言,但要注意,使用时要恰当,不能生搬硬套。
万能句式:总结一些万能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一些描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常用句式,能极大地提高写作效率。
好了,第一部分就到这里。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申论的本质,掌握了读材料、理解题型、搭建框架和积累词汇的基本方法。是不是感觉申论没那么可怕了?别急,这只是“热身”,更精彩、更深入的技巧,我们将在第二部分一一揭晓!
Part2:冲刺高分,这些“独门秘籍”你必须知道!
前面我们已经为申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部分,我们就来点“硬核”的!我们将深入探讨那些能让你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直击高分的“独门秘籍”。准备好了吗?
在考场上,时间就是生命线。掌握高效的答题技巧,能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平。
审题是“定海神针”:任何时候,都要把审题放在第一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弄清楚“考什么”、“怎么考”、“答多少”。特别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比如“概括”、“分析”、“提出”、“论述”、“联系材料”等,这些都是解题的“风向标”。“指令性词语”要牢记:比如,“要求答出3点”、“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等等。
这些指令直接决定了你答案的格式、长度和侧重点。“要素齐全”是基础:很多题目,尤其是归纳概括题和提出对策题,都有固定的“采分点”。确保你的答案包含了题目要求的所有要素,就像医生看病,诊断和用药都要齐全,才能对症下药。“逻辑清晰”是加分项:即使答案内容再好,如果杂乱无章,也会大打折扣。
尽量使用小标题、序号、段落等方式,让答案条理分明,一目了然。多使用连接词,如“首先”、“其次”、“此外”、“总而言之”等,也能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写作是申论的“重头戏”,如何写出一篇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文采的优秀文章,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立意”为魂:你的文章要有一个明确、深刻的中心论点,并且贯穿全文。这个立意,往往需要你站在更高的角度,用宏观的眼光去审视问题。“素材”是血肉:申论写作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紧密结合材料。材料中提供的背景、数据、案例、观点,都是你论证的有力武器。
要学会“移花接木”,将材料中的信息巧妙地融入到你的论述中。“结构”是骨架:再次强调框架的重要性!一篇好的议论文,结构通常是清晰的。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结构,即开头提出总观点,中间分点论述,结尾总结升华。也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开头提出总观点,中间进行分点论述。
“语言”是衣裳:优美、准确、有力的语言,能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运用名言警句: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能瞬间提升文章的“B格”,但要注意,一定要和论点相关,不要滥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能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官方话语体系:学习并运用一些国家政策、官方报告中的常用表述,能让你的文章更显“正统”和“专业”。反问、设问:巧妙运用反问和设问,能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文章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申论,光看书、看笔记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提升,在于大量的真题演练。
“精做”而非“滥做”:每一道真题,都要当作真正的考试来对待。认真审题,限时完成,然后认真批改,找出问题。“错题本”的威力:整理一个错题本,记录下你做错的题目、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定期回顾,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比优秀范文”:认真研究历年真题的优秀范文,学习它们的思路、结构、语言表达。
但切记,是学习其“神”而非“形”,要理解其精髓,而不是死记硬背。“模拟考试”:在备考后期,进行几次完整的模拟考试,让自己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压力,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提前准备”:充分的准备是信心的基石。当你对知识点、答题技巧、写作方法都了然于胸时,自然会更加从容。“平常心”对待:考场上,遇到难题是正常的,不要因此乱了阵脚。深呼吸,冷静分析,按照你平时练习的方法去做。“相信自己”:你已经付出了努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尽力就好。
“注意细节”:比如,检查答题卡是否涂错,名字是否写对,试卷是否有缺页等等。这些小细节,有时会影响考试的最终结果。
国考申论,就像一场需要耐心、智慧和技巧的马拉松。从零基础到高分,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收获。这份学习笔记,希望能成为你备考路上的“指路明灯”,帮助你拨开迷雾,看清方向。记住,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是“坚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在这场考试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