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无数考生怀揣着公务员的梦想,奔赴国考的战场。而在这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申论以其独特的考察方式和较高的区分度,成为许多考生心中难以逾越的“大山”。但,请相信我,这“大山”并非不可攀,它只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一起掀开这层面纱,深入剖析国考申论的各类题型,为你提供一套清晰、实用的攻克指南。
许多考生一提到申论,就联想到长篇大论的写作。没错,写作是申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申论绝不仅仅是“写写写”。申论考察的核心在于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它通过给定材料,模拟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因此,攻克申论,首先要打破“唯写作论”的思维定势,将目光投向更深层次的能力考察。
国考申论的题型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将它们大致归为以下几类,并逐一深入探讨。
题型特点:这类题型通常要求考生从给定材料中提炼出特定的信息,如问题、原因、影响、对策、观点等。常见问法有:“请概括A现象的主要原因。”、“请归纳B政策的积极影响。”、“请梳理C事件的关键节点。”
分条列项:概括出的要点应清晰、简洁,并按照逻辑顺序分条列项。可以使用序号(1,2,3…)或小圆点(•)等。语言精炼: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语和口语化的表达,用简练、准确的书面语进行概括。字数控制:注意题干中对字数的限制,力求在规定字数内全面、准确地概括。
实战演练:假设材料中提到某地房价上涨的几个原因:土地供应紧张、城市化进程加快、投资需求旺盛、信贷政策宽松。在概括原因时,你就需要将这几个要点提炼出来,并用精炼的语言表述,例如:“1.土地供应受限;2.城市化进程加速;3.居民投资性需求增加;4.金融信贷政策支持。
题型特点: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某个现象、问题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其原因、影响、本质等。常见问法有:“请分析A问题出现的原因。”、“请分析B现象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请谈谈你对C观点的理解。”
多维视角:分析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如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因果关系:厘清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找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辩证思维:很多问题都具有两面性,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既要看到其消极影响,也要发掘其可能存在的积极意义。
理论支撑:如果材料中涉及到某些理论概念或政策,可以尝试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提升分析的深度和高度。结构清晰:分析的逻辑结构要清晰,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等。
实战演练:如果材料分析了“数字鸿沟”现象,你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技术更新快等),以及它对个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如信息获取不平等、技能差距扩大、数字经济发展受阻等)。
题型特点:这类题型是将材料中蕴含的道理、经验或方法,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例如,根据材料中的成功经验,为某个地区提出发展建议;或者,根据材料中的错误做法,为某个部门提出改进方案。常见问法有:“请结合材料,为X地区提出发展建议。”、“请根据材料,为Y单位写一份工作方案。
明确对象和目的:清楚了解你要为谁(哪个地区、哪个单位)提出建议或方案,以及你的目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解决问题等)。提炼核心要素:从材料中提炼出与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相关的关键信息、成功经验、创新方法等。情景化设计:将提炼出的要素与具体情境相结合,进行具体化、操作化的设计。
你的建议或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突出亮点:在设计方案时,要突出亮点,例如创新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等。格式规范:应用类题型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来书写,如建议书、方案、报告等。注意遵循相应的格式要求。
实战演练:材料介绍了某地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经验。如果要求你为另一个贫困地区的乡村发展提出建议,你就需要从中提炼出“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多方联动”、“文化赋能”等关键要素,并将其应用到新地区的发展情境中,提出具体的旅游项目、营销策略、配套设施等。
认识题型是攻克申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清晰地了解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考察要求,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接下来的Part2,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其他重要的申论题型,并为你揭示更高阶的解题技巧,助你全面掌握申论的精髓!
国考申论题型攻克:掌握核心技巧,迈向高分之路(下)
在Part1中,我们已经对申论的概括归纳类、分析类和应用类题型进行了深入剖析。但申论题型的世界远不止于此,还有一些更具挑战性、也更能体现考生综合能力的题型等待我们去征服。现在,让我们继续深入,解锁这些题型的奥秘,并为你提供更高级的解题策略。
题型特点: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某个观点、现象或政策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阐述理由。它考验的是考生的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常见问法有:“请谈谈你对‘绿色发展’的理解和看法。”、“请评价材料中‘某某政策’的得失。
”、“请就‘数字时代下的信息茧房’现象,谈谈你的观点。”
明确评价对象:准确理解题干要求评价的具体内容,是某个具体事物,还是一个抽象概念。形成鲜明立场:评价必须有明确的立场,是支持、反对、赞成、批评,还是辩证看待。避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论据充分:你的立场需要有充分的论据来支撑。论据可以来自材料本身,也可以是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常识。
逻辑严谨:评价的逻辑性至关重要。要通过清晰的论证过程,将论点、论据和结论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现象-原因-影响-对策”等逻辑框架。语言规范:使用准确、专业的语言进行评价,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表达。
实战演练:如果要求评价“社交媒体的普及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你可以先表明立场(如:社交媒体的普及对青少年成长是一把双刃剑),然后从积极方面(如:拓宽视野、获取信息、拓展社交圈)和消极方面(如:沉迷网络、网络欺凌、信息焦虑)分别进行论述,并结合材料或自身理解,提出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的建议。
题型特点:这类题型要求考生运用宣传、倡导的语言,向特定对象传递某种信息、观点或号召。常见于公文写作中的通知、公告、倡议书、宣传稿等。例如,写一篇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或者一篇宣传“垃圾分类”的短文。
明确宣传对象和目的:了解你要向谁宣传(全体市民、某社区居民、某个群体等),以及你希望他们做什么(节约用水、参与垃圾分类、支持某项政策等)。紧扣主题:宣传内容要紧密围绕主题展开,突出核心信息。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使用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富有号召力的语言,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认同。
可以适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遵循公文的格式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精炼,重点突出。积极向上:宣传语调应积极、阳光,传递正能量。
实战演练:如果要求写一篇关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稿,你可以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以及号召更多人参与等方面入手,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展现志愿者的风采,激发读者的热情。
题型特点:这类题型往往将多种题型融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可能涉及评价、宣传等多种能力。是申论中难度较大,也最能体现考生综合实力的题型。
审题是关键:务必仔细审题,准确把握题干中的每一个要求,了解需要回答的几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思维: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子问题,分别思考和解答。确保各部分内容之间衔接自然,逻辑清晰。材料运用最大化:充分挖掘给定材料中的信息,将材料内容与自身知识相结合,提出有深度、有见地的回答。
亮点设计:在回答中,注意体现你的思考深度、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建议。
实战演练:假设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就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你的建议,并指出可能面临的挑战。”这时,你需要先从材料中提炼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然后提出具体的提升建议(如: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干部能力等),最后还要分析这些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给出应对策略。
除了掌握各类题型的解法,以下几个“秘密武器”,将助你在申论考试中脱颖而出:
积累与内化:申论考察的不仅是技巧,更是你的知识储备和见识。平时多关注时事政治、国家政策、社会热点,阅读官方媒体的评论文章,积累素材,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勤加练习:申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没有大量的练习,一切技巧都只是纸上谈兵。
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模拟考试环境,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反思与总结:每次练习后,都要认真反思自己的答题思路、语言表达、逻辑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答题模式和风格。优化表述:申论不仅要写得对,还要写得好。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流畅性,多使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表达。学习并运用一些经典的申论万能句式,但要避免滥用。紧扣材料:申论的答案一定是在材料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挥,切忌脱离材料“自说自话”。要善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挖掘观点。
国考申论的题型虽然多样,但只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解题技巧,就能化繁为简,将挑战变为机遇。记住,申论考察的不仅仅是你的书面表达能力,更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你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从今天起,拿起这份攻克指南,踏上你的申论高分之旅吧!相信你一定能凭借智慧和努力,在国考的战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