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显示时间不一致的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准确判断时间的信心。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选项中所述内容不属于手表定律的是:
A:在两个显示不同路线的导航系统的指挥下,驾驶员会感到非常慌张
B:对于一个任务,目标应尽量明确,评价体系应尽量单一具体
C:一个人走入超市,想买些什么,但是又不是很确定,最后什么也没有买
D:一个人如果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他的行为很可能会陷于混乱
正确答案:C
解析:手表定律定义的关键信息是:当只有一种选择时,可以准确判断;当面对两种情况时,反而会失去准确判断的信心。
A、B、D三项,均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并不是面对两种不同的情况会失去准确判断的信心,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2、【判断推理】小华、小玲、小芳、小丽同住一个宿舍。按规定,晚上最迟回宿舍的同学,应该关掉室外的路灯。有一天晚上,室外的路灯没有关掉,第二天,宿舍管理员过来查询哪一个同学最迟返回宿舍。小玲说:“我回来的时候,小丽已经睡了,我也就睡下了。”小华说:“我回来的时候,小芳还没有睡。”小芳说:“我进门的时候,小玲还没有睡。”小丽说:“我上床就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
这四位同学说的都是事实,请判断以下哪项为真?
A:小华最迟返回宿舍
B:小玲最迟返回宿舍
C:小芳最迟返回宿舍
D:小丽最迟返回宿舍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小玲的话可知,小玲在小丽之后回宿舍;再由小芳的话可知,小芳在小玲之后回宿舍;并由小华的话可知,小华在小芳之后回宿舍。故四人回宿舍的顺序是:小丽、小玲、小芳、小华。最迟返回宿舍的是小华,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3、【判断推理】竹片:刻刀:文字
A:电脑:印刷:书刊
B:钢铁:机器:汽车
C:炎热:空调:降温
D:土地:铁锹:庄稼
正确答案:D
解析:用刻刀在竹片上刻文字。
A项,印刷并非工具,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钢铁是制造汽车的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炎热是一种感受,不是实物,与题干关系不同。
D项,用铁锹在土地上种植庄稼,与题干关系相同。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4、【判断推理】城市水网的管理是个难题,要发现城市水网的问题,只能通过水管工人们的个人经验判断或是他们的实地调查,此外别无他法。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确定:
A:没有水管工人将无法发现城市水网的问题
B:如果不进行实地调查就不可能发现城市水网的问题
C:水管工人的个人经验判断足以发现城市水网的问题
D:进行实地调查就可以发现城市水网的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命题等值于“只有通过水管工人们的个人经验判断或是实地调查,才能发现城市水网的问题”,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命题的前件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翻译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发现城市水网的问题⇒水管工个人经验或实地调查。
A项,没有水管工⇒无法发现城市水网问题,根据推理规则,否前则否后,正确。
B项,不实地调查⇒不可能发现城市水网问题,根据推理规则,相容选言命题全否才否,错误。
C项,个人经验⇒发现城市水网问题,根据推理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
D项,实地调查⇒发现城市水网问题,根据推理规则,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5、【判断推理】美国《科学》杂志指出,21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其结论主要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以及对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运作的全球温度记录进行的修正记录(纠正已知的海洋表面温度记录的偏差,吸纳新的延伸到北极的陆基监测站的数据,同时包括从2013年到2014年的监测结果)。该报告与修正记录的数据模型基本未考虑导致温度上升的抑制因素的影响力,这些因素包括软弱的太阳辐射、火山气溶胶对阳光以及海洋环流的阻碍等。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A:截至2014年,全球气温平均每10年只增加0.116℃
B:火山气溶胶对海洋环流的阻碍会显著抑制气温的持续升高
C:过去的20年,大量的浮标数据显示海洋变暖的速度明显降低
D:全球气温上升趋于停滞,实际温度比气候模型预测的同期温度低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基于美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和修正记录得出结论:21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一直在持续上升。但这一数据模型基本未考虑导致气温上升的抑制因素。
A、C两项,仍说明全球平均气温在上升,不能削弱。
B项,说明火山气溶胶的确能抑制气温升高,所以不考虑该因素的影响的话,该数据模型和报告很可能不准确,质疑了题干论证。
D项,说明全球气温上升趋于停滞,但不知是否还在继续上升,不能削弱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保温杯:玻璃杯
A:望远镜:显微镜
B:自行车:三轮车
C:睡裙:真丝裙
D:白炽灯:LED灯
正确答案:C
解析:保温杯和玻璃杯是交叉关系。
A项,望远镜是观察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显微镜是观察微小物体用的仪器。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有两个轮子;三轮车是一种交通工具,有三个轮子。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睡裙和真丝裙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LED灯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60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75题
7、【判断推理】动物:仙鹤:长寿
A:石头:珠宝:价值
B:富强:牡丹:富贵
C:傍晚:黑暗:光明
D:植物:玫瑰:爱情
正确答案:D
解析:仙鹤是一种动物,代表长寿;玫瑰是一种植物,代表爱情。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戊:己:庚
A:牛:虎:龙
B:秦:汉:隋
C:钠:镁:铝
D:寅:卯:巳
正确答案:C
解析:戊、己、庚属于十天干中连续的三个天干,三者是并列关系。
A项,牛、虎、龙均属于十二生肖,三者是并列关系,但虎和龙并不是连续的生肖,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秦、汉、隋属于中国历史朝代,三者是并列关系,但汉和隋并不是连续的朝代,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钠、镁、铝属于化学元素,三者是并列关系,且三者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是连续的三个元素,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寅、卯、巳属于十二地支,三者是并列关系,但卯和巳并不是连续的地支,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1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11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9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4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7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1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0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7题
9、【判断推理】诱发运动是指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发运动的是:
A:多张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与时间距离相继呈现形成电影
B:当我们注视夜空时,会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C:在黑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并注视着烛光会看到烛光在运动
D:注视瀑布的某一处,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
正确答案:B
解析:诱发运动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现象。
A项,多张图片相继呈现形成电影,但每张图片本身的内容都是静止的,不符合定义。
B项,由于云的运动造成相邻的静止的月亮产生运动的错觉,符合定义。
C项,蜡烛的烛光本身就是晃动的,并非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错觉,不符合定义。
D项,先看瀑布再看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产生树木运动的错觉是因为长时间注视瀑布,与题干所述的原因不同,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6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8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5题,2011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5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10、【判断推理】上下:前后
A:有无:朝暮
B:左右:东西
C:多少:正反
D:异同:生死
正确答案:B
解析:上下、前后均为方位词,形容的是同一类事物,且每个词中两个字为反义。
A项,有和无、朝和暮是反义关系,但有无、朝暮并非形容同一类事物的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左右、东西均为方位词,形容的是同一类事物,且每个词中两个字为反义,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多和少、正和反是反义关系,但多少、正反并非形容同一类事物的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异和同、生和死是反义关系,但异同、生死并非形容同一类事物的词,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6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