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847

发布时间:2022-12-21 2:46     浏览量:38

1、【判断推理】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A:一种文明如果没有长期自我封闭,就不会走向衰落

B:一种文明如果没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就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C:一种文明如果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就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D:一种文明如果没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没有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条件可翻译为:①文明长期自我封闭⇒走向衰落;②文明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
A项,可翻译为:一种文明没有长期自我封闭⇒不会走向衰落,否定①的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排除。
B项,可翻译为:一种文明没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否定②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保留。
C项,可翻译为:一种文明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肯定②的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排除。
D项,可翻译为:一种文明没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没有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否定②的前件不能推出否定的后件,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107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102题

2、【判断推理】创意:革新

A:心动:行为

B:认识:能力

C:理念:实践

D:感受:反应

正确答案:C

解析:创意是一种理念,革新是一种实践,创意指导革新。
A项,心动不是一种理念,也无法指导行为,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认识无法指导能力,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理念指导实践,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感受是一种反应,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社会性处罚:指存在失信行为的人员所受到的与自身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的来自其他部门的限制和处罚。
下列属于社会性处罚的是:

A:以“站不起来”为理由强占他人座位的高铁“霸座男”,当场受到了乘警的严肃批评,下车后被移送公安机关接受治安处罚。这一事件曝光后,当事人的恶劣行为又遭到了全国网民的一致谴责

B:由于数据造假,某教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撤稿。在网民的谴责声中,该教授又被撤销了基于该论文所获得的绩效奖励、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誉称号、社会兼职

C:春节前夕,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部分包工头,被有关部门和各种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根据银行、保险、铁路等部门的规定,这些违规者申请信用卡、购买保险以及动车和高铁票时都将受到限制

D:长江沿岸的一家化工企业,多次不顾禁令向长江偷偷排污,最后被省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吊销了企业生产执照,它的上级主管部门及主要负责人也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正确答案:C

解析:社会性处罚定义的关键信息:与自身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的来自其他部门的限制和处罚。
A项,“霸座男”受到的批评和治安处罚都是与他强占他人座位的失信行为有直接关联的处罚,不符合定义。
B项,某教授被撤稿、被撤销基于该论文获得的各种奖励都是与他数据造假的失信行为有直接关联的处罚,不符合定义。
C项,部分包工头被限制申请信用卡、购买保险以及动车和高铁票与其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符合定义。
D项,不顾禁令向长江偷偷排污不属于失信行为,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4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4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2题

4、【判断推理】小王和小李现在是经济系二年级的学生。在根据一年级的课程总成绩来评定奖学金时,已知他们两人的经济学原理成绩相同,而英语、高等数学等其他六门课的成绩则互有高低。最终小王获得了奖学金。
下列(       )项如果为真,能够判断出小王的总成绩比小李的要高。

A:小王的最高分比小李的最高分要高

B:小王的最低分是高等数学,而小李的最低分是英语

C:小王的最低分比小李的平均成绩要高

D:小王的最低分比小李的最低分要高出许多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小王获得了奖学金(小王的总成绩比小李的要高)。已知,两人的经济学原理成绩相同,而英语、高等数学等其他六门课的成绩则互有高低。
A项,只是对最高分进行了比较,而根据最高分不能确定小王的六门课的总成绩比小李高,排除。
B项,只是给出了两人的最低分成绩是哪个科目,由此不能确定小王的六门课的总成绩比小李高,排除。
C项,小王的最低分比小李的平均成绩高,说明小王的平均分要高于小李,小王的总成绩也比小李高,可以得出结论,当选。
D项,只是对最低分进行了比较,而根据最低分不能确定小王的六门课的总成绩比小李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9题

5、【判断推理】丝绸之路 之于 (       ) 相当于 万里长征 之于 (       )

A:敦煌 遵义

B:骆驼 草鞋

C:沙漠 海洋

D:贸易 解放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站,遵义是万里长征中的一站。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骆驼是丝绸之路上必不可少的,草鞋并非万里长征中必不可少的,并非每一个红军战士穿的都是草鞋。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丝绸之路会经过沙漠,但万里长征并没有经过海洋。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丝绸之路是为了进行贸易,万里长征是为了战略转移,而非解放。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8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8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8题

6、【判断推理】某储蓄所失窃,张某、王某、李某、刘某四人涉嫌被公安机关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张某:案犯是李某。王某:刘某是罪犯。李某:如果我作案,那么刘某是主犯。刘某: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选项为真的是:

A:说假话的是张某,作案的是王某

B:说假话的是刘某,作案的是李某和刘某

C:说假话的是王某,作案的是李某

D:说假话的是李某,作案的是李某

正确答案:B

解析:王某和刘某的口供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由“四个口供只有一个是假的”,可知张某和李某的口供是真的,则案犯是李某,再由李某的口供,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刘某是主犯,所以刘某说的是假话,作案的是李某和刘某。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分布式能源,是一种新型的建于用户当地或附近的发电系统,可产生电能及其他形式能量,并优先满足当地用户需求,且由用户来管理支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分布式能源的是:

A:葛洲坝水利枢纽发电满足附近省市用电需求

B:某核电站生产的电能并入了国家电网

C:某农户将自家化粪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

D:西部地区某乡建风电站发电用于本村生产生活

正确答案:D

解析:分布式能源的定义要点:①建于用户当地或附近的发电系统;②优先满足当地用户需求,且由用户来管理支配。  
A项,葛洲坝水电站属于发电系统,但由国家管理支配,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B项,某核电站属于发电系统,但由国家管理支配,不符合要点②,排除。  
C项,沼气用于照明通过点燃沼气实现,而非通过沼气来发电进而实现照明,不符合要点①,排除。  
D项,风电站属于发电系统,用于本村生活属于优先满足当地用户需求,且由用户来管理支配,符合所有要点,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1题

8、【判断推理】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可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能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A: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

B: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C: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15%

D: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可降低儿童患蛀牙的风险。
A项,黄油、奶酪和牛奶的防蛀效果不明显不能说明酸奶的防蛀效果,属于无关项,不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B项,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直接否定了这项研究发现。
C项,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确实可以降低蛀牙发生率,补充了论据,支持了这项研究发现。
D项,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但酸奶是否起作用并没有说明,属于不明确项,不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某企业拟开设4 门培训课程:《企业文化培训》《劳动法培训》《商务礼仪培训》《销售培训》。员工甲、乙、丙、丁4人各选修了其中一门课程。已知:
①他们4人选修的课程各不相同。
②法律专业毕业的丙选修的是非法律类课程。
③甲选修的不是《企业文化培训》就是《商务礼仪培训》。
补充以下哪个条件,能确定丙选修的是《销售培训》?

A:丁选修的是《劳动法培训》

B:丁选修的不是《销售培训》

C:丁选修的不是《劳动法培训》

D:丁选修的是《企业文化培训》

正确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甲、乙、丙、丁4人,每人选修《企业文化培训》《劳动法培训》《商务礼仪培训》《销售培训》中的一种。由条件②可知丙只能从《企业文化培训》《商务礼仪培训》《销售培训》3种中选择,结合条件③,要确保丙选修《销售培训》,则除甲外必须有一人选修《企业文化培训》和《商务礼仪培训》中的一个,结合选项,只有D项符合。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89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84题

10、【判断推理】比量是指通过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参照而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的认识结果。这样的认识结果由于其作为参照基础的知识或是经验和逻辑推理都具有无误性,所以其认识结果也就真实可靠。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比量的是:

A:甲游玩到山林深处,看到一名僧人在山涧边挑水,身后是茫茫的丛林,从而知道林中有寺庙

B:乙看到远处露天的舞台上冒烟,而知道舞台上起火了

C:丙早上起来,透过窗户看见空旷平地上草木摇动,而知道外面在刮风

D:丁看到一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非常开心,但是他知道,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比量的定义要点:①通过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参照;②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的认识结果。
A项,通过看到僧人挑水,推理出林中有寺庙,符合定义。
B项,通过看到舞台冒烟,推理出舞台上起火,符合定义。
C项,通过看到草木摇动,推理出外面在刮风,符合定义。
D项,丁知道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是因为人都会死,不需进行推理即可知道,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85题,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