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国文明通常要通过典籍、实物和活态三条渠道完成传承。在传统社会中学者关注最多的是前二者,而很少会注意到活态传承。事实上,当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内容、形式、工艺过于复杂,________________。传承人也凭借着他们的“活态传承”,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句子是:
A:要想通过典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几乎是不可能的
B:通过古人的器物、遗址,同样能认识祖先创造的辉煌的人类文明
C:用典籍与实物无法传承时,民间常用口耳相传等方式进行“活态传承”
D:典籍传承有明显短板,中国典籍大多记载官方历史或文人创作,民间文化鲜有提及
正确答案:C
解析:横线位于段中,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介绍了传承一国文明的三条渠道,并指出在传统社会中学者很少会注意到活态传承。接着通过转折词“事实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形式、工艺很复杂。横线后指出传承人凭借着“活态传承”为延续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由此可知,文段前后文均强调的是“活态传承”的重要性,横线处句子应与前后文话题一致,体现“活态传承”这一主题,只有C项提到了“活态传承”,填入衔接恰当。
A、B、D三项均未提及“活态传承”,填入与文段话题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①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再生建筑学也逐步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完整的技术科学
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众多城市已经完成改造,向现代生活方式过渡
③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和装修,大幅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是“再生建筑”
④以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为发端,欧洲各主要城市先后开始漫长的建筑再生运动
⑤它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西欧各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对产业和城市的升级改造
⑥城市中传统的以居住为主的封闭社区和街区,开始让位于交流、娱乐、购物等现代商业的空间需求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①⑤③④②
B:④③⑤⑥①②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再生建筑”展开,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引出这个概念,故③作为首句最恰当,由此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为D。代入验证,文段先后介绍了“再生建筑”的定义、起源、发展,最后说明了“再生建筑学”应运而生,顺序合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3、【言语理解】所谓的“人造太阳”的原理,就是在这台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类似变压器的原理使其产生等离子体,然后提高其密度、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人造太阳”是:
A:由氢的同位素氘或氚组成的物质
B:一间真空室
C:一台装置
D: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能量的物质
正确答案:C
解析:从文中可知,所谓的“人造太阳”的原理,就是在一台装置的真空室内由氢的同位素氘或氚组成的物质通过各种条件,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大量的能量。所以,“人造太阳”实际上是一台装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舆论普遍对国家信访局“今年以来已暂停公布各省信访排名”的新闻,做出“国家取消信访排名”的解读倾向,实际上寄托了对于废除信访排名这一改革的厚望,相关部门应及时给出明确的回应。同时,藉由信访排名这一规定的改革走向,值得吸取的教训是,任何改革都要对改革的变异可能预留空间,否则,不良制度形成的惯性,将大大增大改革的成本和风险。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是:
A:信访排名为信访改革增大了成本和风险
B:舆论期望废除信访排名但未获官方回应
C:国家今年已明确取消了信访排名的规定
D:信访排名改革值得吸取相关经验和教训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原文“藉由信访排名这一规定的改革走向,值得吸取的教训是……不良制度形成的惯性,将大大增大改革的成本和风险”可推知,信访排名这一不良制度给信访改革增大了成本和风险,A、D两项都符合文意,排除。根据“实际上寄托了对于废除信访排名这一改革的厚望,相关部门应及时给出明确的回应”,可推知B项符合文意,排除。根据“舆论普遍对……做出‘国家取消信访排名’的解读倾向”,可推知国家取消信访排名只是舆论对新闻的解读,并非事实,C项不合文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5、【言语理解】生命意义的问题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如果所有认识论上的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探究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可能会觉得,即使所有这些问题在一觉醒来都得到了解决,这仍然与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毫无瓜葛,与美好的人类生活究竟包含着什么这个问题无关。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认识论的问题可以通过经验研究获得解答
B:科学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美好的人类生活
C:生命的意义就是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寻求生命的意义无法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先指出生命的意义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后文具体解释这一观点。D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文段探讨的是“科学探究”与“生命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A、B两项均未提及这两个主体,C项只提及了“生命的意义”,同样不准确。只有D项准确表达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6、【言语理解】①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再生建筑学也逐步成为了一门独立而完整的技术科学
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欧洲众多城市已经完成改造,向现代生活方式过渡
③在保持原有建筑基本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局部结构和装修,大幅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这就是“再生建筑”
④以阿姆斯特丹等港口为发端,欧洲各主要城市先后开始漫长的建筑再生运动
⑤它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当时西欧各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对产业和城市的升级改造
⑥城市中传统的以居住为主的封闭社区和街区,开始让位于交流、娱乐、购物等现代商业的空间需求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①⑤③④②
B:④③⑤⑥①②
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再生建筑”展开,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引出这个概念,故③作为首句最恰当,由此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为D。代入验证,文段先后介绍了“再生建筑”的定义、起源、发展,最后说明了“再生建筑学”应运而生,顺序合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7、【言语理解】一个经济学家,必须是一个眼界开阔的研究者,而不能只是________自己的专业领域而对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和方法采取封闭的拒斥态度。如果你发现现成的理论与乡村的真实________存在着矛盾、隔阂与疏离,这实际上是一件幸运的事。这正是我们对现有理论进行反思式________的开端,同时也是理论创新的开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限于 情况 拷问
B:围绕 处境 探索
C:囿于 境况 梳理
D:环绕 场面 质疑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对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和方法采取封闭的拒斥态度”可知,此类经济学家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眼界不够开阔。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局限的意思,“限于”“囿于”填入恰当,排除B、D。
第三空,对现有理论存在的与现实脱节的状况进行反思,“拷问”程度过重,排除A。“梳理”填入恰当,符合文意。
第二空,填入“境况”也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6题
8、【言语理解】就本质而言,《人民文学》质量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与传播媒介所处位置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销量也不能必然反映文学的真正价值,今天的畅销作者中,有多少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呢?有媒体统计发现,2010年,王蒙、贾平凹、周国平、麦家四人的总版税,比不过一个“当年明月”,但这并不能因此就否认这四人的文学造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并不体现在它的市场价值上
B:唯一衡量标准在于作品本身
C:与读者群体的阅读喜好息息相关
D:取决于作者的文学底蕴和思想深度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文段结构可知,第二、第三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进一步论证。由第三句中王蒙、贾平凹等畅销作家的事例来看,文段强调的是作家所著作品本身的价值。与之相对应,横线处填入强调作品本身质量的B项最恰当。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9、【言语理解】人工智能的数据垄断为反垄断理论提出了新的实践问题,换句话说,反垄断法的理论创新是一种现实的实践需求。具体而言,反垄断法的理论创新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双边市场理论。与单边市场相对应,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双边市场理论,能够为多边性数据市场的反垄断执法提供有益思路。当前的双边市场理论,一方面需要关注实践动向进一步完善理论自身,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双边市场理论如何转化为可供操作适用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第二,相关市场理论。人工智能的数据反垄断,需要探讨单独界定“数据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需要正视传统相关市场界定工具在数据市场的无能为力,进而积极探索可替代性的分析工具。
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数据垄断的:
A:法律渊源
B:执法问题
C:立法问题
D:法律界定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人工智能的数据垄断为反垄断理论提出了新的实践问题,其后具体从两个方面阐述,文段最终落脚点在数据反垄断法律问题上。四个选项都与法律相关,人工智能的数据垄断为新事物,无法律渊源可追溯,排除A。立法问题未谈,不能先说执法问题,排除B。D项侧重于对数据垄断进行定性,与反垄断法的话题不一致,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3题
10、【言语理解】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和入口关,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长效机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根据文意,以下不属于“预防措施”的一项是:
A: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长效机制
B: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C: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D: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和入口关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长效机制”属于食品安全的后续监管工作,不属于预防措施。B、C、D三项分别对应“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切实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和入口关”,均属于预防措施。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